广州车展“秀肌肉”:对标特斯拉,极越01凭实力说到做到
来源:汽车新闻报道 作者:姝淇 发布时间:2023-11-20
11月17日广州车展正式开幕,极越携5台极越01重磅亮相,其突出的智能化能力让其成为展会现场的一大焦点。作为全球首台机器人,有人认为,极越01是继特斯拉之后智能汽车划时代的产品。这也让最近极越PK特斯拉的话题再次成为媒体和网友的热议。
“从2021年立项开始,我们从始至终都想和特斯拉打一仗。”极越汽车CEO夏一平近期如此公开表示。这次表态是极越最近第二次向特斯拉对标。如今,随着极越首款车型极越01上市并开启交付,这两大汽车品牌在销售端也正式进入直接竞争。
和特斯拉对拼,极越有几分胜算?
极越PK特斯拉,纯视觉智驾方案的巅峰较量
虽然特斯拉再次缺席了广州车展,但极越01在广州车展期间表现的卓越智能化表现,还是隐隐透出了隔空叫阵的感觉。
要对比这两家品牌,首先当然不能不提到智能驾驶。这项能力是智能汽车头顶的皇冠,也是两家公司引以为傲的能力,更关键的是,目前为止,全球仅有两个品牌率先采用了“纯视觉”智驾方案,极越是其中之一,另一家,就是特斯拉。
在国内汽车行业,大多新势力包括传统汽车公司转型,在智能驾驶路线方面都选择了激光雷达融合方案。最大的不同首先在硬件使用上,纯视觉方案只采用摄像头作为传感器,而激光雷达方案则在摄像头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激光雷达传感器。
这项硬件的加入,不仅改变了车身布局——一些车型将激光雷达硬件安置在非常显眼的位置,对造型的整体流畅度带来影响,同时还直接提升汽车价格,激光雷达的单价动辄几千元。硬件的不同,导致软件算法层面也有差异。
马斯克曾表达过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:人只靠眼睛和生物性神经网络开车。
极越不仅是中国汽车品牌中第一个,而且目前仍是唯一一个采用“纯视觉”智驾方案的汽车制造商。可以说在这条路上,极越是挑战特斯拉的“独苗”。而从成果来看,极越也确实拿出了有说服力的表现。而就在广场车展现场,集度CEO、极越CEO夏一平更是直接宣布,明年1月份,极越01将在BEV+Transformer基础上再通过OTA升级更新OCC占用网络技术,极大提升异形障碍物识别能力和场景泛化能力,并实现BEV+Transformer+OCC的“纯视觉”高阶智驾完整技术体系,拉高“纯视觉”高阶智驾上限。
在极越01上市前夕,极越官方社交账号发布的一段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路试视频显示,一辆搭载纯视觉智能驾驶方案的极越01“一镜到底”跑完了上海陆家嘴-外滩-南浦大桥等路段,并且全程零接管。上海闹市,零接管。凭借这条视频,极越在行业内引发热议。不仅如此,极越所有高阶智能化能力都能做到业界领先的“开箱即用”。
相比之下,特斯拉FSD在中国的落地仍遥遥无期。对标特斯拉,极越不仅仅是喊口号,而是实打实地做了充分的技术和能力储备。
加速进化,极越01重新定义新时代智能汽车
从电动车的发展历程离开,特斯拉的影响不可不提。在国内,不少造车新势力创始人都受到了特斯拉的启发,甚至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的首批车主。从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销量来看,特斯拉也一直排名第一。
从技术来看,特斯拉同样带动了一些创新技术的风潮。例如,特斯拉较早采用的一体化压铸技术,现已经被国内多家汽车制造商所采用,并且不断扩大适用范围。去年,一些专业机构曾预测一体化压铸技术将成为行业趋势,如今该预测已经兑现。
不过,近年来特斯拉的表现相对“沉寂”,仍旧只靠四款车型打天下,面对中国市场销量疲软时,甚至不惜多次启动价格战,实现“以价换量”。
伴随着智能化对汽车产业的不断渗透,现在,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竞争,而是智能化能力的比拼。这不仅是汽车制造商的共识,在消费市场端,用户也越来越看重智能化水平,将其作为购车的核心考虑因素之一。
当前,随着智能驾驶功能在用户的使用中发挥越来越实际的作用,语音交互、屏幕等方面的表现在座舱内的重要些空前提升。而在语音交互方面,极越真正实现了对整车所有功能的操控。极越01首发搭载高通8295芯片,语音交互范围覆盖车内车外,支持四路同说、连续对话,并可融合语音、手势、视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,即便没有网路的离线状态,也能提供准确流畅的交互。在这些方面,极越不仅仅是走在特斯拉前面,更是领先于整个行业。更重要的是,极越01具备的全球唯一的语音控制自动泊车,以及广州车展宣布的文心一言大模型融合SIMO语音助手,显然都是特斯拉短时间内无法追赶的。
而极越01搭载的是其行业首创的一体化大屏,尺寸达35.6英寸,为特斯拉屏幕宽度的三倍,达到业界最大,且边框只有7-8mm为业内最窄。屏幕像素密度达到185 PPI,实现同级别最高成像。业内领先的屏幕素质为车载屏幕树立了新范式。
极越01开启交付后,极越正在向下一个里程碑前进。按照计划,未来5年,极越将每年发布一款新车。而我们都知道,智能汽车赛道是一条漫长的马拉松式赛道,考验的是企业方方面面的能力,未来极越和特斯拉的竞赛仍还将继续。